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里,低空经济以“经济”命名,其他多以“产业”命名,这值得深究。
低空经济首先是“新”的,不是“旧”的。作为新赛道的低空经济,区别于过去的航空产业,不是一个产业集合从高空到低空的简单迁移,而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,依托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,不断产生新场景、新业态、新动能,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支撑。
作为一种经济形态,低空经济有着多产业、多领域的融合性特征,涵盖农业、工业、服务业,具体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细微需求,也延展至城市治理和乡村振兴。这是每个人、每个行业、每个区域都可能参与并从中获益的经济活动。
理解了“低空经济”,才能理解它作为万亿新赛道的无穷潜力,也才能理解它不只是“向天空要GDP”,更是向天空要发展潜力、要美好生活,要现代化的新境界、新天地。
低空,原来和陆地、海洋一样重要。但人类对它的开发才刚刚开始。古代人渴望飞天,只会制造热气球。如今,打“飞的”上班、无人机送外卖到窗户里、乘坐eVTOL旅游……稀奇之物正逐渐向平常之景进化。
低空空域的开放和利用,突破空间限制、技术约束,也重塑着人们对于交通出行、城市环境甚至生活方式的想象。在地面以上1000米的广阔空间,人的活动场景在变得具体而丰富。城市从平面走向立体,万事万物的生长和变化都将迎来新的不同。到那时,人类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感知和想象,又将拓展到什么程度呢?倘若站在五十年、一百年的时间尺度去规划低空经济的发展,那么它将在人类历史上书写一次里程碑式的变革。从远古时代人类第一次走出洞穴,到大航海时代带来的地理大发现,以往的每一次集体性向外探索,都曾带来浩浩荡荡的文明故事。
在这张低空蓝图中,我国东西部地区占比较大。如何提高中部地区的显示度?湖北正在发力破题。这是湖北的机遇,也是湖北的担当。因为我们深知,若不发展,若不抓紧发展,若不切实发展,湖北错过的将不止是一块“蛋糕”。
“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、科技创新能力较强,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”,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提出的明确要求。低空经济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,每一个应用场景都在呼唤一个科技成果。湖北所拥有的科教人才家底,需要在未来数不清的需求里被调动起来,诞生数不清的技术、数不清的产品、数不清的服务。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各地都在“啃”的“硬骨头”,许多个新旧难题也需要在低空经济的探索性发展中得到解决。这是改革与实验的巨大实践场,也是让创新动能在支点建设征程中澎湃奔涌的重要抓手。
对湖北而言,大力发展低空经济,于今天,是产业的机遇,于明天,就是发展的机遇、老百姓生活的机遇。更深层地看,湖北作为经济大省,致力书写的中国式现代化区域样板,包含全面性、综合性、复杂性。而低空经济自身的特征,与湖北全图景式的发展需求内在契合。不缺席大趋势、大潮流、大发展,以认识到位促行动到位,笃定沉着,脚踏实地,我们就能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这场赛跑中跑出湖北的气质、湖北的作为、湖北的成绩。